绥化政治背景下中国动画的成长制作介绍
(三)使命感与教育性 1.沉重政治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动画 政治环境可以制约人的思维视角和思维定式,因而它深深地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动画形式看似充满欢乐、幽默与夸张,但其内容表现依然是创作者通过视觉传达手段充分展示自身价 值理念与审美观念的行为过程,依然不可能脱离开动画创作人生存的社会土壤。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 ,动画创作是特定时代、特定政治背景下的艺术剪影。
因此,在我国各时期的动画作品中,我们始终 能觅到所处政治背景对创作行为的深刻影响。诚如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所说:“动画片一在中国出 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 玩笑,要让同胞们觉醒起来,我t"r]tfl摄了反映受压榨的劳苦人民的生活和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 略的20余部短片,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 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 发①黄玉珊、余为政编:《动画电影探索》,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102页。 第三章动画审美与动画创意展形成一定局限。”①
的确,中国动画片从诞牛之日起就深受中国社会现 状的影响,而背负着巨大的、沉重的社会责任。 20世纪30年代正值抗日战争开始,以万氏三兄弟(TY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人 创作了一批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动画短片,《同胞速醒》(1931)、《骆驼献舞》(1935)、《民族痛史 》(1936)等便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941年创作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也是利用中国古典 故事来对Et本侵略行径进行讽刺。当时万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的片段,颇有深意,而片中“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的鼓舞抗日斗争的台词,在放映时遭遇敌 伪电检机关的剪刀更说明了问题。比起《铁扇公主》,《白雪公主》的出发点单纯许多,迪斯尼选择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童话作为开山之作,旨在对真、善、美的追问。熄灭熊 熊火焰的“铁扇”与映射真相的“魔镜”,两者或许在无意中预言了中国、美国截然不同的动画发展 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的创作多以歌颂社会主义为题材,以教育人民为目的。在“大跃进”年 代,《歌唱总路线》(1958,万籁鸣)、《赶英国))(1958,徐景达等)、《原形毕露》(1960)等作品都 深刻表现了那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其中动画短片《赶英国》中高喊口号“为改变我国一穷二 白的面貌,我国在1958年订出目标,要在15年内赶上英国!”,尽管这种浓重政治气氛的表现,今天听 来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却是当时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文革”时期,深陷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中,我国动画人在表现人民群众“雄赳赳、 气昂昂”的精神风貌基础上又增添了“斗”与“闹”的元素。其中《放学以后》(1972,严定宪)、《 小号手》(1973,王树忱、严定宪)、《骏马飞腾》(1974,靳夕)等作品均是反映少年儿童如何与敌人 、地主和坏分子作斗争的故事。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也是根据当时“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作品中的 儿童主人公几乎都被塑造成浓眉大眼、一脸刚毅,没有多少童真的“小大人”。这一时期我国动画创 作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特定背景下形成的特定创作理念产生偏差所造成的,而在动画艺术技巧层面, 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
转载请注明:
绥化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