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动画艺术家的灵感和创作来源的技巧及方案制作动画
三、新时期动画期待文化超越 “艺术家不会像不懂艺术的人所主张的那样,毫无思想地模仿每一叶绿草,而 是在修长的根茎和细曲的弯叶的相互映衬中,懂得了如何把优雅和高贵结合起 来,如何以力量来增强优美,结果将是高雅。”画家惠勒斯领悟自然去激发灵感和 创造力的做法让英国学者在《灵感的剖析》中这样说。如果一定要找到创造力的 来源的话,除了生活和生生不息的身旁的世界,还有什么可以带给你无尽的灵感 呢?大干世界以其无所不能和无限的包容性,让艺术家的思想熠熠生辉,“在粉蝶 那带有雅致橙色斑点的柠檬色翅膀上,他看到了带有橘黄色细长立柱的富丽堂皇 的金色仙宫;他由此学会了在墙壁上如何用柔和的黄色调画出优美的图形,并用 深暗的底色来加以衬托。”这些来自大干世界的优美的颜色被艺术家抽取并按照 自己的意图自由地组合,这也许就是灵感和创作的来源。 目前许多中国的动画片一味追求“民族化”、“本土化”,总是从历史故事、神话 故事中取材,然而“神话”并不是全部的中华文明。
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的成功 至少可以说明,中国文化的“美国化”使文化更好地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当然也包 括中国观众。这一过程形成了文化转换的过程——“不同的文化相遇时,一种文 化被另一种文化吸收、改造、更新成为新的文化形式的过程,其中涉及原文化内容 或文化形式的改变,是目的性很强的一个渐变过程。”①文化转换的结果是生成文 化化合物,它不仅仅是优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相加,更是产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 跨文化的新文本,具有“1+1>2”的效果。就影片《花木兰》来讲,它的创作原则 就是“给影片加入足够的异域文化元素来表达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这种独特 的文化体验就是1+1>2的效果。《花木兰》虽然是美国文化模式,但它在文化 转换过程中却重构了中国化的神韵和情境:木兰婚嫁考试时长裙长衫的典型中国 美女形象;长城、石窟、灯节、媒婆、火炮等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古筝、二胡等民族 音乐的演奏;再加上本片充分吸收了中国美术的风格,许多片段如出征匈奴前的 一段,都具有国画和水墨画的特点。②对迪士尼来说,美国化之后的故事是否偏离 原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吸引观众。但是,迪士尼仍然希望《花木兰》保留 一定的中国风味,
因此,在被去情境化之后,这个故事又被放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 重新加以情境化,将两种文化进行了融合,中国的故事融合了美国式的幽默,而非统的前提,在动画海阔天空的世界里,它已经不再 是一种单一的纯粹文化的艺术 形态,灵感、理性、灵与性的结合将使传统的动画观念受到冲击,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伦理道德规范、艺术模式、技术手段的变化在观念与技术方面改写着动画 文化。
转载请注明:
哈密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