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作的第四个层次——回归人类的动画
做到前面三个层次已经可以做动画导演了,对于一般动画师来说这最后一
个层次也许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奢求。将精心设计出的非人类动作与人类表
演融合在一起,使各种非人类动画不显得做作与太过突兀,最终给观众留下一
个似曾相识而又世间绝无的动画角色实在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过分重视非人
类卡通造型的动画设计有时反而会制造一堆莫名其妙的古怪动作而落入炫耀
动画技艺的尘俗之中。
“不可能的可能性”(The Plausible Impossible)是沃尔特•迪士尼半个世纪
前提出的动画创作原则,他强调这一原则适用于动画创作的各个方面。时至今
日,我依旧认为这句话是动画动画的原则与根基。把它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看上去胡来的不胡来”“貌似偶然的必然”“天马行空的脚踏实地”“严谨逻辑
下的无逻辑”。我们经常可以在动画片里看到这个貌似自相矛盾的创作原则,
例如:
甲追乙追到悬崖边,没有刹住闸继续追,于是跑出悬崖很远才意识到自己
、
悬空了,低头看下面,吓得大叫,然后“嗖”的一下蹿回悬崖。
甲快速爬杆,爬到头了,杆儿已经没了,还依旧往上爬,当他意识到自己抱
着“空气杆”爬时惊恐地看一眼镜头,然后一脸无奈地掉下去。
这就是典型的“不可能的可能性”。“不可能”在于没人能在地球上做出这
种违反物理常规的事情;“可能性”在于如果,我讲的是如果“追得够快、爬得够
快,角色的运动速度大于地心引力,那么由于惯性原因角色也许能悬空一段时
间而不马上掉下去”。当然,这种“如果”基本是不可能的,而这正是体现出动画
特性的地方。例如,我们敲击一个动画人物的脑袋发出空空如也的声音,于是
观众笑了。这个“不可能的可能性”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敲
击一个空罐子会发出这种声音。那么如果人脑袋的质地与罐子相同,也就会发
出那种好笑的声音。而实际上这个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但可贵就可贵在这个
不可能成立的假设上。动画艺术之所以诱人正在于我们可以在常规世界里做
出非常规的事情,而所有疯狂的想象必须建立在观众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
世界观之上:换言之,只有在正常人群里做出非正常的行为才会产生特殊效
果,如果一群精神病人凑在一起,你做什么大家都不会觉得意外。
正如侯宝林所说:“很多业余爱好者问我为什么他们写的相声不逗乐,其实
要想写好也简单,比如篮球比赛的暂停时间,教练给队员布置战术时所有运动
员都不闲着,一边听一边运动着热身,这一切看上去很正常。但是,如果我们把
这个动作与人物关系原封不动地换到公共汽车上就会产生笑料。”因此动画师
应该多考虑如何在常规中寻找非常规元素,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凭空捏造一个非
常规性的东西出来。“如果、假如、也许”这些词语的提出旨在否定既定事实,但
是如果我们连既定事实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假设也就会因经不起推敲而变得
毫无意义。
如果能在沙漠里游泳怎么样?前提是你要知道沙漠啥样。
转载请注明:
嘉峪关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