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中国动画中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制作案例
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情节构成 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文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特性,而 文化的差异又造成了创作者的认知差异,因此,在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动画作 品情节上也呈现出本质上的差别。 纵观中国带有地域性质的动画影像,区域文化特质的缺乏,人文自然景观特 色的缺失以及浓郁民俗特色内涵的苍白,都使得动画中的“人与自然观”长期被忽 略。
不仅动画影像如此,在现实社会发展中,这一现象折射出“生态自然观”远远 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社会认知和达成一种发展观的共识,因此也就无法自然涵 养在动画作品中。然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在影像作品的创作中, 一方面呼吁文化个性的建立和文化底蕴的浸润,另一方面又忘记了,人类追求高 品质的文化生活,首先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之上的。几千年文明的 积淀正是保持文化先进性和恒久不断的基石,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底 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重建,将弥足珍贵的人文精 神应用到艺术创作中,是和谐的自然社会观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发展与蜕变中不 容推卸的责任。
一、冲突与制约:中国动画中的人与动物 在动画中,自然界成为梦想的发端地,生态关系体现在动画中,表现出来的可 能是真实的自然景象,或者是已经消失的景观,或者是梦想中的绿色家园,也许是 宇宙中清凉的绿洲。所有关于人、动物与自然的景致,都带着人类的情感。诚然, 人的确是众多生灵中最聪明的,可是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导致一些 人的贪欲随之膨胀,对自然的破坏大大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程度,使灵性的生物 遭受涂炭……在中国的许多动画作品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的,更是 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在情节的设置上,常常表现出正面的冲突,在角色关系上,也 多体现为人类对动物构成的制约关系。 改编自寓言故事的水墨动画《鹬蚌相争》归根结底是一个“渔翁得利”的结局, 而《草人》是叙述民间渔人与鹄鸟冲突的剪纸动画,两者的共同点是,片中人和动 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冲突都有明显的表现。人和动物之间的冲突面,显示出自 然界中人与动物的某种食物链关系。
此两片中,人物是以“狩猎者”的身份出现 的,他们怀着某种侥幸,做着一点“白日梦”,期待着不劳而获,在自然界中看似掌 握着主动权,猎捕动物,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角色。渔人反映出逗趣与贪婪的形 象,如《鹬蚌相争》中的渔夫等待鹬蚌的争斗,《草人》中渔翁选择了以乔装草人的 方式等待鹄鸟熟睡好撒网捕捉。
转载请注明:
济宁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