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动画领域女性主义批评主要内容的构成制作
第二节 动画中的女性想象 如果尝试着在动画影像里寻找愉悦的色彩,那么女性世界的“半边天”无疑是 其中最为斑斓的一部分。在我们因为女性形象产生美好联想,因为女性角色体验 故事冲突,因为女性魅力爱上动画中的主人公时,便产生了我们对女性的“想象”。 然而在女性主义研究的学术视阈下,“女性形象”却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 意义。
一、中国动画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当代传播中的女性话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为:误读、偏移、取悦,动画 作品中必然也反映了这些问题,这构成了动画领域的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 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 害。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视角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文化中的 .性别歧视。①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国产动画片, 其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常出现的 几个问题,也是中国动画片女性品格缺失的主要表现为:刻板印象——贤妻良母 的家庭角色或助手形象;妖魔化——主动型女性主体性的消解;扭曲形象—~用 邪恶的动物表征女性的存在;取悦受众——女性躯体色情化和商业化的视觉呈 现,这四方面构成了动画领域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
(一)刻板印象——弱者、佳人和母亲 弱者——同情的对象 在许多中国动画作品中,女性都表现为令人同情的弱者形象。她们往往因为 男性而诞生,因为被男性救赎而愿意以身相许,因为满足了男性的梦中想象而被 认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从1958年的《木头姑娘》到上世纪90年代的《莲花公主》 和《鹿女》等一系列的动画作品,虽然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但是动画作品中关于 女性形象的定位和想象从来没有得到过本质的改变。
在195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作品《木头姑娘》中,草原上的老 木匠用枯木雕刻成真人大小的“木头姑娘”,并和老画匠、老银匠一同用高超的技 艺把她装扮得栩栩如生、美丽动人。年轻的牧人看见了,对木头姑娘一见钟情并 唱起动听的情歌,木头姑娘被牧人的深情打动,有了生命。当木头姑娘要随牧人 回家时,木匠、画匠和银匠都不同意,几人争执不下。这时候王爷经过这里,听到 这件事情后便胡乱判定一番。最后,由一个小小的牧童想出了令众人皆满意的结 果——木头姑娘是木匠雕刻出来的,于是认木匠做爸爸;银匠给木头姑娘打造了 漂亮的首饰,于是认银匠做师傅,跟他学手艺;而画匠画出了木头姑娘漂亮的面 容,根据草原风俗,就在姑娘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木头姑娘》中,有许多表象 化的假象。例如,木头姑娘因为牧人的真情打动而获得生命,看似找到了真爱,实 则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想象赋予女性生命的灵魂,而木匠、画匠和银匠三个角色的 呈现,更带有“父权集中制”的意味,他们给予了木头姑娘获得生命必不可少的躯 体,因而在故事的结尾,虽然他们无法得到木头姑娘本身,却化作另一种形式—— 父亲、师傅和证婚人,以此来控制其生命。1992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联合摄制的动画作品《莲花公主》,讲述书生窦旭中在梦里 结识了莲花公主,得知莲花公主受到怪物威胁,醒来后发现自家花园后有一条巨 蟒正在试图攻击一个蜂巢,窦旭中除掉巨蟒,救了蜂巢,发现蜂蜜就是梦中见到的 莲花公主。主人公在梦中假想出了男权社会中需要救赎帮助的弱女子形象,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梦镜从而获得男性满足。莲花公 主从来没有摆脱弱者的境遇, 而其美丽和迷人也来自于自身的柔弱和无助。
同样,在同一时代,1993年上海美 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作品《鹿女》将一个敦煌壁画中的传说搬上了荧幕。在 《鹿女》的故事中,莲花山麓的鹿女遇到夏国捕猎部队的追赶,幸被炎王所救。炎 王遂娶美貌的鹿女为妃……在危难境遇中的女性常常会受到男性的救助,从而获 得第二次生命,遂以“嫁娶”的形式作为回报,这似乎成为多少年来中国动画的一 种定势。
转载请注明:
义乌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