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动画《最后一班地铁》背景进行创作制作
(三)世俗思维与都市景观 无数的文学影视作品均以地铁作为背景进行创作呈像,弗朗索瓦·特吕弗拍 的《最后一班地铁》,吕克·贝松的《地铁》,张一白的《开往春天的地铁》,还有几米 的经典漫画《地下铁》……这种颇具戏剧性的空间类型,有助于演绎各种类型的故 事。地铁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邂逅之地,就像戴望舒的《雨巷》,悠长、具有某种封 闭性、让人心头一颤的陌生人等种种元素都在地铁里得以呈现,而这种感觉在宽 阔的广场和充斥着汽车尾气的快速路上是不会有的,可以说地铁就是一种现代版 的雨巷。 齐骥著.动画文化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地铁:城市文化的象征 在《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中,伊芙特·皮洛把大城市写作“泯灭人 个性的地方”,她说,“尽管城市生活千变万化,这里仍有许多刻板的常规:由于各 种规章的日益增多,事件和人H益趋向形式化和物化。
”由于“大城市使人彼此疏 远和隔绝”,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人们选择了保持缄默。“地铁文化”是这个时候 闯入现代生活的,人们希望在旅途的短时间内,释放压力,排解空虚,有单纯而明 丽的情感,让人可以忽略思考,而只是去享受。 几米的漫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人人们的视野的。清新的小品,带着格致 的颜色和令人迷幻的笔触,让匆忙之中的人们在拥挤的车厢里,寻找自己生命力 的秘密花园。台湾的城市影像也点点滴滴地渗透在作品中,就像在《向左走,向右 走》里描绘的城市,“如同没有围墙的囚房,令人疲惫、窒息”;与此“繁复”相对立的 是“简单”的定位,有时会“简单到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于是,城市里有了像罗 大佑一样的深情迷人;多感而精致的叙事风格,流畅的诗意画图,是几米漫画的主 要风格。
几米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的文学语言,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 杜琪峰、韦家辉的《向左走,向右走》和马伟豪的《地下铁》改编自几米的漫画 手绘本。而在电影《地下铁》中呈现出来的地铁场景,却拍摄于上海。横跨两岸三 地的电影自然带有这些城市的色彩。从影片伊始就带着明显的漫画风格的装饰 纹样和高饱和度色彩的《地下铁》,讲述了四个人在都市里迷路又不甘心放弃,时 而会疲惫和哀愁的点点滴滴。漫画开始的时候是满目绚烂的水彩透明质感的彩 色,配以辛波斯卡诗中的句子:“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 的世界”,电影里把漫画中斑驳的色彩进行了提纯,作为特殊的视觉元素添加在了 路面上、墙壁上和楼宇间,加上电影胶片的质感,让“最美的一次邂逅”有了童话般 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
滨州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