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动画表象的提取与梳理制作案例
另一方面,动画表象的提取还与人们对其记忆的基本方式相关。诚如我们前面所述,表象足由感 知留下的形象,因此它与感知都具有直观性的特征。而从生理机制角度说,表象是在人脑中由于刺激 的痕迹的再现(恢复)而产生的,这种痕迹,在人们不断反映外界事物的思维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综 合,因而产生了概括的表象。这就是说,人们的表象记忆大多是以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状态完成的 。
通常,表象的概括是人们利用联想律(接近、相似、对比)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的表象不断地 进行组合,使其更加丰富和广阔,最终形成对这一类事物的概括性痕迹(表象)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 当然,人们的联想和组合方式与自身的文化背景、审美倾向、个性需求等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一 些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要求被试者说出自己头脑中对律师这个词汇的记忆形象时,被试者当即 回答,“我能看到的唯一东西,就是胳膊上挎着的公文包的形象”②。这说明,人们在记忆事物时, 常常不是忠实地复制它所有的细节,而是非完整的,具有选择性地提取事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甚 至只是对某一个细节印象深刻。
此外,人们对表象的提取和梳理还具有对其进行变调与再创造的特征,即整合相关表象的某种特 质,最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例如,动画卡通造型的变调性、夸张性形象,虚拟现实与非虚拟现实 的编排等等,都是以各种表象元素为基础,融合动画特有的表现意识而形成的新的动画表象内容。 1941年我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片动画《铁扇公主》,由于当时迪斯尼动画刚刚进 人中国不久,因此迪斯尼动物造型的表象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于是从这部动画片的孙悟空造型上 ,我们不难发现这只中国“猴子”身上带有明显的迪斯尼米老鼠的造型风格。直到1961年由万籁鸣导 演的《大闹灭宫》,孙悟空的造型设计才真正回归中国本土特色,使得该形象更加符合我国受众的审 美倾向,将“猴、神、人”三者特征①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珊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第308页。②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7页。
转载请注明:
宝鸡flash动画制作公司:http://www.flash520.com/city88/